我国的职业打假行业,还处于很原始的阶段,非常粗放,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打假的范围也比较局限,基本集中在食品、药品这块,当然不能否认,现在职业打假人也逐渐专业化熟读相关法律法规。国外也有职业打假,不过都是专业化的公司运作,每个行业都有针对性非常强的打假集团。目前国内一些品牌企业也逐渐与国际接轨聘请团队打假维护自身的形象,这个团队可能是律师、私家侦探等。就当前阶段,国家开始针对职业打假人修改相关法律条例,这个行业未来估计会被驱逐。 大多数守法经营的企业虽然比较少受到职业打假人的骚扰,但有时候也会遇到疏漏或者其他情况而又被起诉到法院甚至被举报的,像泸州老窖也被职业打假人购买了240万货物。尽管如此各企业还是要能够淡定对待职业打假人,同时加强自家产品的防护程度,适当的情况下反击涉嫌敲诈勒索的不良居心之人。作为企业,更加重视法律法规,更多的学习法律法规并按照规定严格做好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是上策,完整的记录资料也会在关键时候击败居心不良之人。如新闻报道余姚市一个超市被某职业打假人投诉销售过期食品索赔一千元(食品安全法规定最低赔偿一千元),但该超市在复查自家的进出货台帐和与理货员对质之后发现,对方索赔的产品并不在近期销售记录范围之后,最后查了监控录像之后发现过期食品居然是这个“职业打假”人自己偷偷放到货架上,然后混合其他产品再购买下来的。此超市就是属于敢于付出成本设置自己完善的防护工作,无论是进出帐等记录资料还是超市内部监控都做的比较完善,杜绝了被栽赃陷害的可能。 这些以敲诈为目的的打假太让人憎恨!现在大部分的职业打假不是为了纠正企业或经营者的违法违规,买货往往先私了要巨额索赔,私了不能解决拿钱就举报起诉,拿钱完了换下一家继续。对于消费者的权益来说起了一定的作用,如过期食品销售减少等,给销售和企业敲一记警钟。但真正的违规添加和掺假造假影响不大。 不久前,最高院在对一份全国人大代表建议的答复意见指出: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借助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件等形式,逐步遏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认为目前可以考虑除食品药品之外的情形,逐步限制职业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为。 知假买假的复杂性在于背后所涉及职业打假人、经营者、生产者、执法机构、消费者、司法等多个主题因素。当初的支持和如今的逐渐限制,是市场规则和管理体系完善做出的反应。支持到反对的决策中,不仅关注职业打假行为耗费了多少公共资源,也关注了这种行为对市场的秩序影响。随着运用智慧手段的管理,严格的品控,更好的维护市场。自由职业打假人或随市场规则和管理体系完善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不一定是当下。 部分网友观点 conglilili1208 先知者赢,后知者平,不知者死~~ 举职业打假大旗行敲诈勒索之事,早晚是死路一条,现在开始逐渐退出属于第一选项。 spring91 “造假”的没有把路走绝之前,打假一直都有路可走 zlb2012 当打假影响了经济发展大局的时候,国家不再支持的时候 ziying__2006 制假售假可恶。 敲诈勒索同样可恶。尤其是对产品品质没问题,靠钻法律空子营生的人,坚决支持杜绝 石竹 鱼龙混杂,只能说,一路走好! 转自:挥手如歌.食品论坛 |